报告名称:东南亚-拉美-东欧:外资撤离背景下的金融股
研究员:罗毅,洪锦屏
报告类型: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报告日期:20090309
行业/子行业:保险
公司名称及代码:
投资建议:(中性)
【内容摘要】
本文研究了东南亚、拉美和东欧各国在外汇储备迅速下降期间金融股以及保险和证券行业的市场表现,结论是从全球各国经验来看,在外资抽逃背景下,非银行金融行业难以走强。
外资之虞:热钱是外汇储备构成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如果发生外资抽逃,将对某国的金融体系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危机。外资大规模抽离导致货币贬值和外汇储备迅速下降,负债率较高的国家将可能瞬间陷入举国破产的危机,货币体系面临崩溃,国内的股市和金融资产的价格将暴跌;虽然另一方面货币贬值有利于贸易顺差的增加,而顺差一定程度上对迅速下降的外汇储备能有所弥补,但受到"J"曲线效应的粘性影响,短期内反而可能进一步拉大逆差或缩小顺差,加深债务危机。
因为金融资产价格的市场化程度是最高的,在外资抽逃的全球资产价格再平衡的过程中,金融类公司最先反应,也最深反应。外资抽逃期间,金融股抛压严重,我们选取了巴西、俄罗斯、波兰、泰国等8个样本国,分别代表拉丁美洲、东欧和东南亚三个新兴市场,研究发现在97-98年、00-02年和08年,这些国家分别出现了明显的外资撤离现象,3个月内外汇储备的下降幅度超过了20%,外资大幅撤离造成其国内金融市场深幅调整,金融指数急跌,其与大盘之间的缺口逐步走阔,显示金融类股票在外资抽逃式的急剧下跌中系统性风险被放大。
外资大规模出逃时,保险和证券行业不可避免受到较大的冲击。墨西哥、韩国、泰国在拉美的货币危机和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保费收入出现负增长。而从次贷危机爆发后,匈牙利的前30大保险公司的合计保费收入逐步减速,08年一季度增速为10.13%,到3季度下滑至1.42%,到外资加速抽逃的四季度,保费收入负增长4.23%。外资抽逃期间,巴西、阿根廷、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的股票市场交易量有明显萎缩,同比下降幅度超过50%。而土耳其在2000年爆发的里拉危机和08年的次贷危机中均遭遇了外资抽逃带来的巨大冲击,在这期间,土耳其的ISE股市的成交量最高降幅达到63%。
中国的情况与金融危机国家并不相同,但我们也需要持续关注热钱的流动情况。中国的真实有效汇率从08年12月开始到09年1月,已经出现微幅贬值的迹象,但是目前中国与其他金融危机经济体的情况并不尽相同, 我们认为汇率在短期不会大幅贬值,但是需要观察热钱的进出,可能对投资会更有帮助。
【摘要结束】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