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名称:对话宏观经济:CPI走势判断的逻辑
研究员:丁安华
报告类型: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日期:20100802
行业/子行业:
公司名称及代码:
投资建议:
【内容摘要】
问题:最近市场对CPI走势非常关注,有人认为,农产品价格的上升,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上充足的流动性,会造成下半年CPI持续走高。这种判断合理吗?
讨论:
判断CPI的走势,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自上而下,二是自下而上,第三是部分自上而下,部分自下而上。
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主要根据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的变化来预测CPI的趋势。从这种角度看,中国的CPI可能在近期见顶后逐步回落。主要原因是宏观调控和外围复苏放缓的背景下经济增速下滑,以及08年以来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
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主要是看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农产品价格对当前月份的CPI具有一定的领先预测功能,但这种功能是建立在农产品价格的高频数据之上的,对判断稍长的价格趋势作用有限,且容易过分夸大CPI构成中某几个成分的价格"片段"的影响。
第三种方法部分地同意"自上而下"的分析结论,即中国经济增速将会放缓,同时,又部分接受"自下而上"的观点,认为中国的CPI将会持续上升,由此产生"滞涨"之说。这种看法最不靠谱,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滞涨"出现的几率近乎为零。
我们认为,对于CPI的走势,运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根据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的变化进行判断更为合理,当然,短期可以结合农产品价格数据帮助预测。我们预测,下半年CPI将在7、8月见顶回落,7月CPI预计为3.7%,全年CPI为3.5%左右。
【摘要结束】
0 评论:
发表评论